九三学社焦作市委、于涛委员、靳艳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大力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经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先后出台《焦作市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打出“万人助万企”、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等系列“组合拳”,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龙佰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龙佰集团、多氟多2家企业进入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榜单。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市70%以上的税收收入、近80%的技术创新成果、90%以上的就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二、强化政策供给 出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政策。2023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3.5亿元,兑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杰出企业家奖补资金5987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了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 三、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围绕打造“356”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方面,滚动实施“百项千亿”工程,谋划实施相关项目110个、总投资1044亿元。成功举办2023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企业达到52家,产品种类增加到30余种,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编制了《焦作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3-2030)》,绘制了休闲健康食品“四个图谱”,构建“一核引领、两区支撑、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温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称号。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制定《焦作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若干支持政策》;中原内配一期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建成投产,首批5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交付宇通集团。 四、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聚焦“2122”企业培育,加快实施“添翼计划”,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群。大企业集团加速发展。新增营收百亿企业1家、50亿企业2家(截至2023年底,龙佰集团实现营收预计290亿元,多氟多营收预计121亿元,大咖国际(含上岛物流)营收预计137.4亿元,宏达钢铁预计65亿元、江河纸业预计50.5亿元)。8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数量全省第5;12家企业入选省重点培育头雁企业,数量全省第1。龙佰集团连续6年荣登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位次407位)。11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百强榜单、数量全省第4。专精特新培育成效明显。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总数达到26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家、总数达到222家,两项总数均居全省第4。其中省级专精特新培育工作中,修武县(超4家)、武陟县(超3家)、孟州市(超1家)、中站区(超1家)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升规入统扎实推进。坚持增入库和防退库“两手抓、两手硬”,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精准帮扶。全年实现工业企业入库190家,超额完成省定(130家)、市定(175家)任务。其中,武陟县(超10家)、沁阳市(超2家)、温县(超2家)、博爱县(超2家)、孟州市(超1家)超额完成新入库市定目标。 五、“三化”改造步伐加快 加快制造业向高端跨越、智能升级、绿色转型,1-11月份,全市422个“三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57.5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多氟多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亿水源年产25万吨铝酸钙粉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12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数量全省第5;7家企业入选省级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数量全省第4;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新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全省第2)、绿色供应链1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2家;中原内配获评省级能效领跑者;中站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园区获评为省级循环再生工业园。 六、助企服务持续优化 集中力量开展“万人助万企”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服务企业“百日攻坚”,组建12个工作专班,每周调度推进。截至去年底,共走访企业2425家,解决问题720个。围绕新能源材料、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链,开展“产销月月行”活动,引导链主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加强信息互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累计开展市级对接活动19场,促成签约近20亿元。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大力开展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保障中小企业权益。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9000万元,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积极开展企业家培训。先后组织中青年企业家综合管理、上海交大企业上市与企业股权激励、中南大学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等专题培训,参训企业高管500人次。 七、优化人才政策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落实,增强人才聚焦效应。着力在人才政策配套、宣传和落实上下功夫。2023年3月,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印发了《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怀川英才计划”强力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焦发〔2023〕5号)及18个配套文件(简称“1+18”人才新政),对原有“1+6”“引才聚焦”人才政策进行升级、创新,将人才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深度融合。内容涵盖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优惠政策、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明确了全市人才引育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定每年新增各类人才来焦留焦创新创业的具体目标,做到靶向发力,融合提升。宣传人才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人才政策,让人才政策进企业,宣传服务送上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营造全市爱才、惜才、留才的良好氛围。狠抓政策落实。为毕业三年内来焦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和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连续发放三年生活补贴,共为9660名青年人才发放生活补贴1.4亿元。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打造人才聚焦高地。坚持不懈打造高端人才来焦留焦平台,建好用人单位和高端人才之间的“桥梁”。用好招才引智平台。组织参加六届省招才引智大会,连续多年举办“海创会”和全国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每年均组织用人单位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地引进人才,形成了常态化引才机制;积极对接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省人才交流中心,分别举办职引未来、职在河南系列招聘会,并连续在市直及各县(市)区举办“人才夜市”,现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宣讲等,助力毕业生就业,助企引才。2024年截止4月底,市人才交流中心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线上线下密集举办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女性专场”、“引才聚焦·智汇怀川”“职引未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职在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等专场招聘共31场,855家企业参会。做大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立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需求清单,突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依托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培育主阵地作用,扩大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高级工培训占比。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各地采取项目制、订单式、套餐式、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落实省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选办法,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落实高技能人才研修和休疗养制度,遴选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交流研修和休疗养活动。三是注重服务保障,提升人才聚焦质效。强化人才服务意识和理念,注重优化人才服务方式和措施,让各类人才尽心舒心服务焦作建设。强化人才专属服务。市县两级均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专窗”,安排专人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业务办理服务。开通“焦小才”人才服务热线,收集人才诉求,及时跟踪督办反馈。强化人才培养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7.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9万人。创新留才方式。为了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尤其是青年人才,我市倾力打造了“焦作人才之家”。这是一个集沟通交流、联谊交际、休闲娱乐、健身强体、充电提升和展示风采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焦作市人才之家位于南水北调方志馆旁,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公共交通便捷,设施齐全,是人才汇聚、共谋发展的理想场所。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三十一条政策措施,持续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推动民营企业成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的生力军。 (一)支持民企提升综合实力。一是提升创新力。围绕“3+13+N”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实施科创型种子企业培育行动,力争新增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7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积极融入省实验室体系,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完善科技惠企政策,设立天使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力争在氢气提纯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上实现突破。二是提升竞争力。建立龙头企业培育机制,分类优选一批实力强、潜力大、信誉优的民营企业进行针对性支持,聚焦我市重点培育的100家骨干企业,力争新增一批50亿级、百亿级龙头链主企业。实施企业“添翼计划”,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市场主体5.5万户。三是提升影响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焦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河南自贸试验区焦作联动创新区,发挥德众保税物流中心作用,持续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优化退税服务,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工作。 (二)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一是解决融资难题。研究制定我市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相关政策,打造焦作“信易贷”平台全国样板,积极开展首贷客户培育拓展行动,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金融获得率。不盲目断贷、抽贷、压贷,采取灵活还款、延长展期等方式解企业燃眉之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增强民营企业债券市场融资能力。二是解决要素保障难题。推进“标准地+承诺制”联动改革,盘活低效和闲置土地,采取更加灵活供地方式减少企业拿地成本,加快实现“拿地即开工”。持续实施“要素保障提质工程”,强化水、电、气、热等要素保障。从人才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焦作英才计划”,发挥人才基金作用,力争全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000名以上、院士团队项目6个以上,提高关键领域企业重大用工需求供给能力。三是降低企业成本。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稳岗就业政策,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行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个体工商户转企业相关政策,降低转换成本。依托“企业纾困360”、“问题焦给我”等政企沟通平台,开展“产销月月行”对接培育行动,加强信息互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清理对民营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数据整合共享,推动实现“水、气、暖”报装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搭建供需平台,健全服务体系。三是优化法治环境。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加快涉企案件执行进度。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完善防范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取消不必要执法检查,让企业安心生产。 2024年7月15日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豫ICP备05012274号-2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6号 网站标识码:41080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