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师少辉访谈录 作者:本报记者 翟倩倩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师少辉。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核心 提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哪里有生机勃勃的产业,哪里就有人才的聚集。城市的崛起,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作为工信部门,必须始终致力于转型攻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徐州扬州学习考察,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两座城市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厚重的战略定力、精诚的工匠精神,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还看到了发展潜力,更加坚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日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师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知行合一,不忘初心。师少辉表示,此次学徐州扬州,印象最深的是江苏企业坚守主业的“一根筋”精神和不断变革创新的能力。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借鉴徐州、扬州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坚守主业、乘势而上,努力打造我市“能级高、动力强、压不垮”的产业航母。具体而言,要做到两个“巩固”、三个“增强”、四个“提升”、两个“畅通”,即巩固焦作在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隆起带地位和大企业培育成果;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三大改造”动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工业投资强度、提升工业项目质量和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畅通企业纾困渠道和要素保障通道。 锚定正确道路,方能行稳致远。师少辉说,与徐州、扬州两地相比,我市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发展速度不快、转型基础不牢、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等问题。市工信局作为主管工业发展的职能部门,将深入吸收此次“取经”的精髓,致力打造“精致工信、品质工业”,全力助推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到“五抓、五调、五聚集”: “五抓”,即抓项目、抓投资、抓科创、抓龙头、抓特色。抓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十大工业项目和十大技改项目为重点,狠抓“六型”工业项目。即: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端替代型项目、新材料重大技术攻坚项目、消费升级和重大装备项目、区域协同生产项目及多产业链融合项目。抓投资,聚焦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强力推动全市281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实施,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12亿元。抓科创,积极与国家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合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入创新团队,激发全社会、全产业链、全企业群创新活力,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30%以上。抓龙头,落实《关于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优势产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优先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抓特色,围绕钛锆工业产业园、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端铝工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抓好特色产业的谋划和发展。 “五调”,即调高价值链,研究全产业链向中高端价值链提升图谱,以“三大改造”为路径,推动产品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为新旧动能转换赋能。调强主导产业,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个工业产业专项行动,以头雁企业为骨干,构建接替有序、梯次分明、结构完整的产业发展格局。调优产业布局,推动百企退城、优企进园,打造联系豫晋、辐射中原、供给端强劲、园区协同有力、绿色体系完备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调轻产业结构,按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以上和20%以上的目标,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三新一高”企业。调绿发展底色,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绿色标准为引领,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五聚集”,即聚集政策、聚集人才、聚集资源、聚集信息、聚集合力,持续厚植焦作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点评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乔旭宁: 作为主管工业发展的职能部门,听了师少辉局长的发言,我认为抓住了经济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就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市工业和制造业体量非常大,这个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我市能否从当前的工业化中后期过渡到后工业化甚至是现代社会。 经济转型关键在产业,产业转型分为全新转型和改造转型,即以全新产业替代原有产业和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我市转型的“牛鼻子”在哪里?师少辉局长给出了答案,就是用智能化、技术化、绿色化提升工业化,实现传统工业华丽转身、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和产业结构成功转型。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豫ICP备05012274号-2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6号 网站标识码:4108000033